top of page
韓國學校

DAY 4 活動內容及設計思考

策劃組:GROUP 2

成員:FENG SHU QING、HUANG ZHE、MO JIA LING、XU YIN、ZHU JIN FEN

活動簡介

本日課程以「學校場景」為主,旨在協助新入職教師透過實地考察台灣生命教育學校,深化對生命價值培育的專業認知。重點促進學習者掌握三大關鍵維度:其一,內化「全人發展」教育理念,強化學生成長關顧的專業素養;其二,學習生命教育課程推行策略,習得將生命教育元素融入校本教學的實踐模式;其三,發展境外教育協作能力,通過比較視野優化教學設計,並建立跨地域教師學習社群。課程成果將具體體現於學習者返崗後的行動計劃,以及持續性的專業交流機制,切實提升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效能與創新動能。

DAY4 精彩片段

DAY4 精彩片段

01信光幼稚園.jpg

01

臺北私立信光幼兒園

——《生命教育特色學校觀摩》

在帶有信仰底色的幼稚園生活是何種體驗?

 

親身參與教堂裏的生命教育課堂後,深切體會「信望愛」如何通過校園佈置、教師傳導、家長信任三方協同,溫柔傳遞給幼兒。

信光幼兒園將生命教育融入生活環境與禮儀培養,以教會禮儀規範秩序,培育正向品格。宗教信仰的精神傳遞,讓幼兒學會尊重生命、愛惜生命、愛人如己。

01信光幼稚園 (4).png
01信光幼稚園 (2).jpg

02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放下執著,學會放手》

本次學習團最後一站抵達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吳庶深老師與三位助教以「放下執念」為主題開展生命教育:借助香港影片《破・地獄》中的執念情節,於校園特色區域「癒花園」的風中電話亭內,通過述說練習療愈悲傷,學習回應悲傷者的方式,並引導大家勇敢「編寫劇本」,改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03

反思活動

情緒線:參與者每日晚間接收學習組的情緒覺察小貼士,在學習手冊中以文字、圖畫、表情貼紙等形式,記錄當天關鍵節點的感受。最後一天先回顧分享高光時刻,再以靜觀心態感悟低落時刻的啟發,學習以無差別視角接納情緒 —— 認識到「舒服」與「不舒服」皆是生命的自然狀態,無好壞之分。

 

學習線:各小組運用 OH 卡貼紙完成複盤工作紙,借助無固定釋義的圖畫發散思維,系統回顧境外體驗學習課程的管理目標、高光瞬間、挑戰困境及行動轉機。

 

導師總結分享:境外學習課程管理需要平衡好硬性要求和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反思環節需涵蓋慶祝成果、總結經驗、疏導情緒三大重點建議「一小時活動搭配一小時反思」。生命教育主題廣闊,需錨定具體學習課題,方能匹配精准的課程設計。

分層岩石圖案

About Us

關於活動背後的故事

​我們這樣說...

設計思考

01  擇校理由

臺北私立信光幼兒園:

  • 信光幼稚園教學特色是以蒙式教學為主軸,強調幼兒在系統、完整教具操作下培養獨立自主的完整人格。

  • 這與體驗式學習的理念高度契合,符合參與者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此校的宗教元素提供獨特的倫理視角,可激發我們對「生命觀價值觀傳遞路徑」的深度思考。

  • 校園環境和教會活動具有強烈的體驗性和學習性,貼合新教師群體的學習需要。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癒花園:

 

  • 在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師生發展各種配合心理治療或輔導的活動設計下,配合園區各項植栽、藝術創作的設置,使花園的每個角落達到心靈觸動與省思,提供結合自然與人文、天人合一的情境。

  • 期望通過環境參觀与電影輔導體驗增進參與者對生命教育的認識,提升自身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度,以及改變對生命教育定義原有的態度。

  • 同時,作為整個旅程最后一個活動,選擇療愈風格的設計能夠幫助參與者整理過去的執念和情緒,放下執著,學會放手,學會應對悲傷,活出生命的美好。

02  合作溝通

​通過有效利用人脈資源,秉持友善的溝通態度,積極與大學教授、學校主任取得聯繫,清晰準確地確認參訪學習的各項需求細節,同時雙方積極分享相關經驗與資訊,交流過程氛圍融洽,收穫頗豐,為後續的參訪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開闢了暢通的合作交流管道。

通過問卷調研課程學習需求,以期借由填寫問卷幫助參與者思考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參與活動。

 

另外,根據合作機構需要,收集行前調研數據反饋給合作夥伴,令活動設計貼近參與者需要。

03  情緒曲線

情緒覺察也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在學習手冊內設計情緒曲線版面,方便同學記錄,配備表情貼紙、四色彩筆和關鍵節點提示,幫助感知力較弱的參與者也能「有抓手」。

 

在旅程最后一日从情緒出發,回顧過程中的高峰与低谷,從而聯想當時的所思所想得到啟發。同時引導參與者認識「情緒的無差別接納」,期望為參與者提供一個思考人生的方法。對於新教師群體來講,提高情緒感知力有助於与學生和諧相處,覺察學生需要,也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自我需要。

04  複盤工作紙

从境外體驗學習課程管理的角度出發,利用複盤工作紙搭配OH卡貼紙進行反思,是一種創新融合的方法,幫助學生跳出文字表達的常規習慣,借用多張無固定解釋的OH卡圖畫發散思路,回顧整個項目中的成果与挑戰,從而獲得體驗學習的實踐經驗和未來優化思考。

​課程導師

江浩民 博士

成員

方智巧 FANG ZHI QIAO
李子豪 LI ZI HAO
廖秋悅 LIAO QIU YUE
駱思敏 LUO SI MIN
孫禹 SUN YU
張越 ZHANG YUE

馮淑清 FENG SHU QING
黃哲 HUANG ZHE
莫嘉玲 MO JIA LING
徐吟 XU YIN
朱錦汾 ZHU JIN FEN

林煒翔 LAM WAI CHEUNG
林振杰 LAM CHUN KIT
梁均豪 LEUNG KWAN HO
麥永光 MAK WING KWONG
吳家裕 NG KA YU
姚泳楹 YIU WING YING

​聯絡方式

Designed by Yukki & Qing

© 2025 by MALELA 

bottom of page